過去幾年,許多新創、科技公司非常流行開放式辦公室(Open offices),拿掉辦公桌之間的隔層(Partition),初衷是希望所有員工可以更緊密地工作,讓溝通可以更無礙,從去年(2017)的資料來看,全美國約有70%的辦公室採用開放模式。
拿掉隔間雖然新鮮,但伴隨而來的是聽覺噪音、視覺噪音的干擾,當需要獨自集中注意力工作時就很困擾,去年一份研究指出,開放式辦公室會讓員工生產力下降15%,且在網路資源普及、遠距工作盛行的新工作形態下,一個安靜工作的地方就格外珍貴,美國有一家新創Jabbrrbox,就看準「空間作為服務(Workspace-as-a-Service)」的商機,打造了一款可以隔絕干擾的工作亭,目前約有200個安裝在私人辦公室內。
私人膠囊辦公室,覓得片刻專注力
走進紐約拉瓜地亞機場B航廈,你會看到一個個大型金屬箱子並排靠著牆壁,每扇門上裝著一片大玻璃,望進去可以看到木紋地板上放著一張椅子,牆壁上有一大片銀幕,這不是近來台灣很夯的電話亭KTV,也不是巨型夾娃娃機,而是一款叫做「Jabbrrbox」的私人膠囊辦公室。
這款單人工作膠囊,裡面配有Wi-Fi、藍牙、視訊會議的設備,燈還有多種調整模式,昏暗、明亮通通可以辦到,透過機台外的小螢幕預約就能使用,據使用過民眾的心得,坐在Jabbrrbox相當安靜。但在熙來人往的機場內,從外部看起來,一個個人坐在半透明的箱子內,直覺上還是有一點詭異。
尋求片刻寧靜辦公的代價可不便宜,10美元(約新台幣300元)可以使用15分鐘、付上30美元(約新台幣900元)可以使用一小時。
兼具移動與彈性,告別開放空間的噪音
這個創業點子來自五年前的生活經驗,創辦人Brian Hackathorn有一天在曼哈頓時,行程間有45分鐘的空檔,回辦公室也不是、吃午餐也不是,他發現科技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靈活,但在空間的使用上卻不是如此,「我看見空間作為一種服務(Workspace-as-a-Service)的需求。」Brian Hackathorn說。
據統計,在全開放式辦公室的人,約有60%對噪音、隱私感到困擾,即便座位間有低矮隔間,仍有50%的人覺得受干擾;再加上現在遠距辦公盛行,讓home office、Coffice(在咖啡店工作)流行,但卻沒有一個免除視覺(空間內的物件、來往路人都算)、聽覺噪音,能夠全然專注辦公的空間選擇。
於是,工作電話亭Jabbrrbox的概念就此誕生,Brian Hackathorn找了幾個朋友合作,2017年紐約拉瓜地亞機場成了Jabbrrbox第一個安裝地點。Brian Hackathorn認為,雖然移掉隔間是為了增進員工互動,但不論是進行視訊會議、筆電上的敏感資料,很多時候員工仍希望保有隱私,許多公司現在為了滿足這類需求,會在辦公室內建造小隔間,像是台灣甲骨文在信義區國泰置地大樓的新辦公室,就有提供打私密電話或con-call的個人會議室,但缺點是空間沒有挪動彈性。
「於是Jabbrrbox的需求就進來了,優點是可以移動,有空間就能擺放。」Hackathorn談到:「你可以把我們的產品,擺在任何適合的地方滿足員工需求,不需要用傳統的做法真的砌一道牆。」
當空間作為一種服務
目前大約有200個Jabbrrbox安裝在私人辦公室內,但價格卻也不太便宜,一個Jabbrrbox要價13,000美元(約合新台幣37萬元),兩個特價24,000美元(約新台幣69萬元),較實際施工做的隔間成本還高。
雖然在價錢上看不出太大誘因,不過創辦人Brian Hackathorn認為,Jabbrrbox的願景是要打造與周遭空間無縫融合的應用,像是遠距、行動工作者就會很有需求,「想像一個情境,一早起床搭Uber前往機場,登機前可以使用我們的服務,到了另一座城市,也能找到我們。」概念很像是辦公界的Uber或Airbnb。
Brian Hackathorn回憶,當時提議要在紐約拉瓜地亞機場安裝產品時,目的並不是要衝一個好看的數字,「至少看到有人使用我們的產品,就已證明人們是會選擇一種他們從未聽過,也從未見過的設備。」而這就是現階段Jabbrrbox希望達到的。
我想,在我們失去隱私一段時間後,現在我們試圖要找回來。
Jabbrrbox執行長Brian Hackathorn
社群媒體、網路服務的發展,已經讓資料隱私逐漸模糊,開放式辦公室(open offices)也逐步剝除你我在現實生活中僅存的隱私,Hackathorn認為,不論是在辦公室或公共場合,人們絕對會有隱私需求,而透過像Jabbrrbox這類的產品,將空間作為一種服務,幫助人們在商旅往返間,有那麼一處空間得以集中、不受侵擾。
但,想要專心工作,還必須花錢買空間,聽起來還是有那麼一點哀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